海南省BIM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请加微信xycost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3|回复: 4

板的厚度取值

[复制链接]

0

主题

2617

帖子

2454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454
发表于 2014-5-17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板厚度一般如何取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7

帖子

2454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454
发表于 2014-5-17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4.5.5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100mm;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转换层楼板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4.5.6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厚度可按跨度的1/45~1/50采用,且不宜小于150mm。
   10.2.20 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楼板中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落地剪力墙和筒体外周围的楼板不宜开洞。楼板边缘和较大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其宽度不宜小于板厚的2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1.0%,钢筋接头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与转换层相邻楼层的楼板也应适当加强。
    10.2.21 箱形转换结构上、下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板配筋时除应考虑弯矩计算外,尚应考虑其自身平面内的拉力、压力的影响。
   10.2.22 厚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转换厚板的厚度可由抗弯、抗剪、抗冲切计算确定;
2 转换厚板可局部做成薄板,薄板与厚板交界处可加腋;转换厚板亦可局部做成夹心板;
3 转换厚板宜按整体计算时所划分的主要交叉梁系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进行截面设计并按有限元法分析结果进行配筋校核。受弯纵向钢筋可沿转换板上、下部双层双向配置,每一方向总配筋率不宜小于0.6%,转换板内暗梁抗剪箍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45%;
4 为防止转换厚板的板端沿厚度方向产生层状水平裂缝,宜在厚板外周边配置钢筋骨架网进行加强;
5 转换厚板上、下部的剪力墙、柱的纵向钢筋均应在转换厚板内可靠锚固。
6 转换厚板上、下一层的楼板应适当加强,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
10.5.4 连接体结构应加强构造措施,连接体结构的边梁截面宜加大,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宜采用双层双向钢筋网,每层每方向钢筋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10.6.3 底盘屋面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并应加强配筋构造;底盘屋面上、下层结构的楼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当底盘屋面为结构转换层时,应符合本规程第10.2.20条的规定。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第10.5.3条     框支墙梁上层承重墙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按底部框架和抗震墙的轴线布置,宜上、下对齐,分布均匀,使各层刚度中心接近质量中心。应在墙体中的框架柱上方和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其截面和配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框支墙梁的托梁处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其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20mm。应在托梁和上一层墙体顶面标高处均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其余各层楼盖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也应沿纵横承重墙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并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地上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章第6.2.3、6.2.6、6.2.7条的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                  
7.5.3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
   2 其他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7.5.5 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组成的边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
2 抗震墙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墙板净高的1/20;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
3 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4 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可按本规范第6.4节关于一般部位的规定设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10.1.1条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10.1.1规定的数值。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
 表10.1.1
 
板的类别
 最小厚度
 
单向板
 屋面板
 60
 
民用建筑楼板
 60
 
工业建筑楼板
 70
 
行车道下的楼板
 80
 
双向板
 80
 
密肋板
 肋间距小于或等于700mm
 40
 
肋间距大于700mm
 50
 
悬臂板
 板的悬臂长度小于或等于500mm
 60
 
板的悬臂长度大于500mm
 80
 
无梁楼板
 15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 130-90

第3.1.2条 钢筋混凝土平板的厚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35;密肋板的肋高(包括面板厚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30;格梁板梁高(包括面板厚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20。

第3.4.2条密肋板的肋净距不宜大于800mm,肋宽不宜小于80mm,肋高不宜大于肋宽的3倍,密肋板的现浇面板厚度不宜小于40m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7

帖子

2454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454
发表于 2014-5-17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住宅结构多采用现浇板,一般尺寸多为双向板体系,其尺寸从(3.0mx3.0m)~(5.0mx10.0m).由于住宅结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2 kN/m2,准永久值系数为0.4,住宅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为自重加上不超过1 kN/m2的面层荷载,故组合极为方便.住宅板的裂缝宽度应控制在0.3mm以内,板的挠度应控制为短跨长度的1/200,且应满足板内穿管线的要求等.根据沪建(2001)第0907号文的规定,住宅楼板板厚不宜小于110mm,卫生间板厚不应小于90mm:当短跨长度大于3.9m时,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且主筋不小于φ8@150.从经济角度出发,板的厚度不宜太厚,以免自重过大、配筋率太低,在经济上不合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7

帖子

2454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454
发表于 2014-5-17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以抗震等级来确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3

帖子

2639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39
发表于 2014-5-17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根据实际的荷载情况而定,单向板结构设计中一般要取到100到120,双向板由于双向肋梁的影响可以取到80到110,但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加厚板厚,因为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可能造成板厚不均,就目前来看除非是特定的用途的房屋,一般建筑都取双向板结构更为经济,建议根据计算结果板厚在加大20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BIM ( 琼ICP备14001050号-1 )

GMT+8, 2024-12-26 08:43 , Processed in 0.0241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