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桶效应”,源于经济学中的概念,即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那块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高的。
听来浅显,若加以联想,就会发现它的外延性,由这种效应所引发的现象,常常隐现在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当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容。公路养护就像是一个木桶,养护作业的开展有很多因素构成,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取决于最矮的那块木板,因此,要想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就必须在充分发挥每个因素功能的同时,重点补齐造成“泄水”的短板,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体达到最优!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高峰与公路养护高峰进入了重合期,养护的任务越来越重,养护经费短缺、环境保护的日益突出,再加上一线职工的文化层次和专业技能较低等“短板”因素,在很大程度制约着公路养护行业的健康发展。上述问题,也许能从“木桶效应”中得到一些启发。
改变传统的养护理念和模式
过去我们的养护维修方法主要是被动式的维修,路面出现病害后才进行处理,见坑补坑,公路养护始终处于被动养护状态,结果是“小病害拖成大病害”,坑槽补不完,大修无经费,这种养护方法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使原本不足的养护经费更加紧张。同时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在路面养护维修技术不断运用,这类方法已经很难反映现代路面养护维修技术的特点和要求,也难与养护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因此,提出和解决养护经费紧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作为道路养护的一种新理念,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并开始受到了重视、研究和应用。
预防性养护虽然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但是一种费用效益比最优的养护措施。预防性养护的核心思想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主动性、计划性、合理性。美国道路界曾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道路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这些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一个共同的变化特征: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70%的时间内性能下降3 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不能及时养护,在随后10%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3 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 根据1987年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 H R P)研究,在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以延长使用寿命10-15年,节约养护费用45%-50%。
不难看出,传统的养护理念和养护模式已不适应公路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舒适出行的新需求,只有实施预防性养护才能实现成本投入最小化,使用最长化;才能发挥好养护投资的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补齐养护生产经费紧张这块硬性“短板”就需要大力提倡预防性养护并积极运用于日常的养护生产中。
增强养护中的环保意识
由于公路事业的特殊性,我们经常与自然环境打交道,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改变旧的公路养护观念,把新的养护观念落实到我们日常工作中,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如盐中高速公路就是按照宁夏交通运输厅“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总体设计和“低路堤、缓边坡、宽中央分隔带、部分路段设置分幅式路基”的理念设计施工。在这种设计理念中,结合宁夏黄土地本有的地理及水文条件,必须对路基边坡进行重点防护。目前在我国边坡防护系统中大致有两种防护系统,一种是刚性圬工建筑为主的工程防治措施,尤其以浆砌片石、喷混凝土护坡和浆砌片石墙等,这种护坡不仅造价高,而且日后的养护成本逐年增加。另一种是柔性防护系统,即植物护坡;植物护坡是利用植物对边坡的覆盖作用、植物根系对边坡的加固作用,保护边坡免受大气降水与地表径流的冲刷,保持水土,避免雨水对坡面的冲刷和侵蚀,不仅节省防护投资,达到防护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做到绿化、美化环境,同时降低噪声、眩光振动和吸尘,保护生态、净化空气、而达到公路与自然和谐。盐中高速公路在“低路堤、缓边坡”设计理念中,保持边坡原有植被覆盖,维护原有的生态系统。这样一来,首先降低公路水毁在夏秋公路养护中的频率,同时加固路基,使公路始终保持一种结构上的完整。
因此我们要改变旧的公路养护观念,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贯彻到公路养护发展的各个环节,采用管理,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坚持绿色环保的养护作业,实现公路发展由影响环境到改善环境再到融入环境的转变,努力做到与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用人才补齐软性“短板”
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公路管理部门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将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论,做到不拘一格的选人才。要在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及时找准,发现人才,从基层各养护中心挑选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职工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增长见识、尽快成才。在系统内加强对一线职工的培养教育,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一线职工队伍,尤其是要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业务以及心里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习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应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制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改革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鼓励员工在职自学,函授自考,培养职工的自学能力,从而加强养护职工的“软件”。
知识产生力量,加大职工教育,提升职工自身工作能力,这无疑是在补齐养路生产中的软性“短板”。
公路行业作为支撑经济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管理部门应从公路养护模式的创新、公路养护观念的改变、职工队伍的建设、公路与周边环境的改善上要集思广益,做到公路与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力争创造补齐影响效益的“短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