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BIM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请加微信xycost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7|回复: 2

雷电防护及等电位接地的探讨与应用

[复制链接]

0

主题

2617

帖子

2454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454
发表于 2014-5-17 2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线路过电压、过电流损坏设备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方法

1.1 雷击避雷针、避雷带、电源线、信号线产生感应过电压(过电流)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1.2 图1中的电子设备A和B是两台互相传输数据的设备,假设电源线上传输进来5kA雷电电流波(10/350μS),按图2所示的等效电路,设备是否会被损坏?

图1 独立接地系统的设备电位差图

1.2.1 假设:电源避雷器P性能优良,其响应时间和导通后的残压不会损坏电子设备A,雷电流IP=5kA全部流经避雷器P进入接地点G1入地;

接地电阻R1=1Ω、R2=1Ω、R3=1Ω,且互为独立接地。

雷电流IP流过接地电阻R1时,接地点G1的地电位将抬升为UG1=Ip·R1=5kV。

1.2.2 该电位UG1此时会加到电源的输入端a1,而设备A的接地点G2为零电位,则电源输入端与入地点G2之间的电位差Va1G2=5kV。

电子设备开关电源能耐受的最高电压为800~1500V(10/350μS波),若5kV的电压波加到a1─G2两端,则设备A的电源端将被过电压损坏。

1.2.3 为了避免设备A的电源端免受雷击损坏,应将接地点G1与G2相连接(如图2所示)

图2 用避雷器防雷的等电位接地图

.2.4 从1.2.3项看,G2电位变为5kV,此时,信号传输线另一端设备B的接地点G3为零电位,而信号接口a2与接地点G2之间的电位差VG2a2变成了5kV,从而使信号接口a2损坏。

1.2.5 要保护信号接口a2,应在信号接口a2和接地点G2之间安装残压小的信号避雷器PA,且接地点必须与G2相连。

1.2.6 由1.2.4项可以看出,设备信号接口被雷击损坏,该雷电不一定是由信号传输线产生的感应过电压所致。

1.2.7 由1.2.5项可以发现,虽然设备A的信号接口a2并未损坏,但5kV的电压已加到a2与G3端,那么信号接口b2会损坏吗?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a2至b2的信号传输线,如果线径≤1mm,长度大于100m,则线阻加上导线的分布电感所形成的电抗分压,使得加到b2与G3的电压Vb2G3小于100V,但如果传输线小于100m,则有可能使Vb2G3>100V 而使设备B受到雷击损坏。

1.2.8 为使设备B得完好保护,应同设备A一样按1.2.3和1.2.5项的要求去做。

假设雷电从信号线上产生,其分析方法,防护手段同1.2.1至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7

帖子

2454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454
发表于 2014-5-17 2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2 直击雷损坏设备的原因分析和防护方法

2.1 图3是建筑物受直击雷后室内设备受损坏的示意图,图中A、B、C是处在不同楼层的电子设备;SA、SB、SC为各设备之间互相通信的信号线;S是与建筑物外的设备通信信号线;G1、G2、G3为不同楼层建筑物内部钢筋引下线;L、LA、LB、LC为设备供电线路;RS为设备工作接地,RG为建筑物防雷接地,GA、GB、GC为设备工作接地在主杆线上的接地点;PL、PS分别为电源避雷器和信号避雷器

图3  建筑物内设备受雷击分析示意图

2.2 假设雷电直接打在建筑物楼顶避雷带上,入地雷电流I=100kA,RG=1Ω、RS=1Ω。此时,G1、G2、G3所处的各楼层的电位都将抬升100kV,如果GA、 GB、GC与防雷地不相连接,就会发生设备工作地线与建筑物楼板到处打火的现象(反击),因为100kV的电位差可击穿的空气距离达300~500mm(由当时的空气绝缘程度而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4

帖子

2644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44
发表于 2014-5-17 2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www.xycost.inf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BIM ( 琼ICP备14001050号-1 )

GMT+8, 2024-12-27 12:24 , Processed in 0.0240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