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BIM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请加微信xycost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3|回复: 0

绿城集团】屋面工程标准做法(参考价值极高)

[复制链接]

0

主题

2661

帖子

2516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516
发表于 2014-7-15 09: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绿城集团】屋面工程标准做法(参考价值极高)



工程质量通病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本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管理中,我们将有效地运作我公司质量体系,实施标准化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工作。在项目部建立一个由项目经理领导的质量通病防治机构, 形成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的项目质量通病控制网络, 使工程质量通病处于有效的监督控制状态。

一、外墙渗漏

1.本项目工程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应按设计要求外墙全面挂金属网。

2.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按图1.1a和图1.1b所示设置钢筋混凝土抗裂柱。



图1.1a



图1.1b



3.当外墙设置通长窗时,窗下应设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配筋见图1.2;压顶下应设置抗裂柱,间距不大于3m,抗裂柱内配不小于4ф12纵筋及ф6@200箍筋;压顶和抗裂柱纵筋搭接、锚固长度不小于500mm。拉结筋设置应符合抗震要求。



图1.2

4.混凝土结构在找平层施工前应凿毛或甩浆,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在找平层施工前应充分淋水湿润。

5.外墙从基体表面开始至饰面层应留分隔缝,间隔宜为3×3m,可预留或后切,金属网、找平层、防水层、饰面层应在相同位置留缝,缝宽不宜大于10mm,也不宜小于5mm,切缝后宜采用空气压缩机具吹除缝内粉沫,嵌填高弹性耐侯胶。

6.找平层水泥砂浆宜掺防水剂、抗裂剂、减水剂等外加剂。

7.找平层每层抹灰厚度不大于10mm,抹灰厚度≥35mm时应有挂网等防裂防空鼓措施。

8.防水层宜用聚合物水泥砂浆。

9.当建筑长度超过规范设缝要求(以下简称超长建筑)时,设计及施工应制订专门的抗裂措施,外墙面宜采用高弹性涂料。

关于此部分外墙渗漏除按此做法外,由于存在有外墙排栅拉结的穿墙做法及外墙电线管的埋设、空调管孔的做法都存在渗漏的控制关键节点,此部分做法须严格执万科外墙的节点做法。

二、屋面漏裂

1.天沟或女儿墙应按DBJ15-19-97规定留设溢水孔。

2.屋面工程防水保温隔热严格按照设计构造和有关规范施工,注意以下事项。



(1)①高弹性防水油膏嵌缝10×20;②泛水收口处设金属网;③固定金属网螺丝(或铁钉)@500;④砌体女儿墙与砼交接处设金属网(本商住项目工程为钢筋砼女儿墙);⑤女儿墙内侧及压顶每隔3m设10mm分隔缝,嵌填密封材料;

(2)图2.1中,当采用现场发泡的硬泡聚氨酯时,其面上可不做找平层和柔性防水层;

(3)本商住项目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内配ф4@100双向钢筋网,钢筋应在分隔缝处切断。

三、排水口积水及渗漏

屋面、露台地漏汇水区直径宜≥500mm,坡度宜≥5%,如图3.1和图3.2所示:



图3.1



图3.2

四、门窗渗漏

1.推拉窗扇应设限位装置。

2.外窗下框宜有泄水结构,如无时应做如下处理:

(1)推拉窗:导轨在靠两边框处铣8mm宽的泄水口;

(2)平开窗:在靠框中挺位置 每个扇洞铣一个8mm宽的泄水口。

3.铝合金窗外周边留宽5mm深8mm槽,防水胶嵌缝。

4.安装所用的螺丝应为铜螺丝或不锈钢螺丝,图4钉口应做好防渗处理。



5.每条窗边框与墙体的连接固定点不得少于2处,间距不得>0.5m,边框端部的第一固定点距端部的距离≤0.2m。

6.窗高≥2m或面积≥6m2的窗框宜固定在混凝土或其它可靠构件上。

7.铝合金门窗框安装前,应撕去水泥砂浆接触处的包装纸并涂刷聚氨酯清漆等保护剂。门窗框与墙体安装缝隙宜用防水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嵌填饱满,必要时也可采用注浆工艺,不得使用混合砂浆嵌缝。

五、玻璃安全使用

1.玻璃:在人流出入较多,可能产生拥挤和儿童集中的公共场所的门和落地窗,必须采用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等安全玻璃。

2.层数≥7层时,应采用安全玻璃。

3.无室外阳台的外窗台距室内地面高度小于0.9m时,必须采用安全玻璃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窗台高度小于0.6m的窗,其计算高度应从窗台面开始计算。

4.单块玻璃大于1.5m2时应采用安全玻璃。

六、栏板、栏杆、扶手使用安全

1.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临空处防护栏杆高度h应符合下列规定:1.10m

注:以上高度指施工完成后的净高度,起算面从阳台地面算起。

2.栏板和栏杆应以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3.阳台栏板和栏杆与外墙交接处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嵌填处理。

4.栏板或栏杆距楼面或屋面0.1m高度范围内不应留空。

5.住宅和有儿童经常使用的建筑,其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

6.楼梯扶手高度h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室内楼梯扶手h≥0.9m,当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其扶手高度h≥1.05m;

(2)中小学室外楼梯扶手h≥1.1m;

(3)其它建筑室外楼梯扶手h≥1.05m;

(4)其它建筑室内楼梯扶手h≥0.9m;

(注:以上高度均指施工完成后的净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

7.住宅和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儿童攀滑的措施。

七、混凝土梁板裂缝

1.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120mm(见图7.1a、7.1b)。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



图7.1.a



图7.1.b

2.挑出阳台宜用梁式结构;当挑出长度L≥1.5m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1.0m≤L
3.板面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大于200mm,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大于300mm。

4.单向板长跨方向底筋配筋量As≥1.5bh/1000,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5.阳台悬挑板长度1.0m≤L

6.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梁角部板块宜按图7.1a和7.1b配筋。

八、模板工程夹渣、蜂窝

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100×100mm的垃圾出口孔,清洗垃圾后再予封孔,防止接口处出现夹渣现象。垃圾出口孔按下列要求留设:

1.柱、梁柱节点每根(处)留一个垃圾孔;

2.楼梯板每跑留一个垃圾孔;

3.混凝土墙每3m留一个垃圾孔。

九、钢筋工程施工质量

梁二排钢筋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二排纵筋之间的净距不小于25mm和一排纵筋直径的较大者。如箍筋弯勾阻挡二排纵筋位置,应按如图9.1a、 9.1b或图9.2b处理。

(2)分隔筋直径不小于25mm和纵筋直径的较大者,一、二排纵筋与分隔筋三者必须靠紧,用粗铁丝绑扎。

(3)梁面第一分隔筋距支座0.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一处,同一面纵筋每跨不少于2处;

(4)梁底第一分隔筋距支座1.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一处,每跨不少于2处;

2.箍筋

框架梁、柱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梁、柱箍筋应按图9.2a制作;当梁、柱纵筋较密,无法按图9.2a制作时,应做成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如图9.2b或规范的焊接工艺),不得焊伤箍筋。



图9.2a、图9.2b

(2)梁柱节点箍筋必须按图9.2a或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制作,并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加密箍筋。当现场安装有困难时,可在柱每侧设置不少于1根ф12钢筋段与节点箍筋点焊制成钢筋笼,随绑扎后的梁筋一齐下沉至设计位置,如图9.2c、图9.2d。



图9.2c、图9.2d

3.垫卡、垫块及钢筋保护层

(1)垫卡及垫块:禁止使用碎石做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40mm。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处,厚度为纵筋保护层厚度减去箍筋直径;基础垫块厚度同基础保护层。垫块上应按图9.3.1预留18#绑扎固定铁丝。



(2)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采用图9.3.2.a所示支架,支架间距为:当采用ф6分布筋时不大于500mm,当采用ф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支架与受支承钢筋应绑扎牢固。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时,可采用图9.3.2.b所示马蹬作支架。马蹬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800mm,并与受支承的钢筋绑扎牢固。当板厚h≤200mm时马蹬可用ф10钢筋制做;当200mm≤h≤300mm时马蹬应用ф12钢筋制做;当h>300mm时,制作马蹬的钢筋应适当加大。

(3)应采用增高型的灯头盒和过线盒,保证接线孔下缘至盒的开口面的距离,不小于板底筋直径与规范规定的板筋保护层厚度两者之和。

十、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1.楼板、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2.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终凝后)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

①根据气候条件,淋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②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全面将混凝土盖严,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③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淋水。

(2)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用水泥品种确定:

①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②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3)对不便淋水和覆盖养护的,宜涂刷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

3.施工缝设置及处理:

(1)当设计未作要求时,楼屋面施工缝留设位置及表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有主次梁的楼板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2)板厚>200mm时应按图10.1.a留阶梯缝。

(3)板厚≤200mm时应按图10.1.b留直缝。



3.施工缝设置及处理:

(1)当设计未作要求时,楼屋面施工缝留设位置及表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有主次梁的楼板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2)板厚>200mm时应按图10.1.a留阶梯缝。

(3)板厚≤200mm时应按图10.1.b留直缝。

(4)进行表面处理时、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1.2N/mm2 。主要处理工作有:清除杂物、水泥薄膜、松动碎石和砂浆凿毛并湿润养护。

(5)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表面应充分湿润且不得积水。

十一、砌块墙材裂缝

1.砌块

砌筑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龄期不得少于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龄期不应少于15d。

2.砂浆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的密度不应大于1800kg/m3,分层度不应大于20mm,粘结强度(剪切)不应小于0.2MPa,收缩率不应大于0.11%。

3.砌筑方法

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 m。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非承重砌体顶部应预留空隙,再将其补砌顶紧。墙高小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3d后补砌;墙高大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5d后补砌。补砌顶紧可用配套砌块斜顶砌筑,在砌体顶部预留200㎜左右空隙,按下图所示方法砌筑。



图11.3

十二、排水地漏地漏返臭

选用水封高度符合规范的产品或加设存水弯,确保水封高度不低于50mm,避免因水蒸发或气压波动影响隔气效果。

十三、生活、消防给水系统

1.根据给水系统的工作压力、水温、敷设场所等情况合理选材,管件应与管材配套。

2.必须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进行水压试验。

十四、生活、消防给水系统镀锌钢管焊接

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丝扣法兰或卡套式(沟槽式)连接,一般不得采用焊接;若局部确需焊接(包括焊接法兰),应进行二次热浸镀锌处理。

十五、电源插座接地支线串接

同回路插座间连接的接地(PE)线,严禁串联连接,应采用接线帽或焊锡等可靠的永久连接方式。

十六、金属导管、线槽(母线槽)、桥架及其支架保护接地(含跨接)不良

1.非镀锌电缆桥架、线槽间连接板和螺纹连接的金属导管接头的两端跨接接地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铜芯导线,其中导管、线槽应采用的跨接地线应为铜芯软导线。

2.接地(含跨接)连接点防松装置齐全、可靠;连接面的涂层应先局部清除,确保接触良好。

3.金属导管、线槽(母线槽)、桥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其中母线槽和桥架的支架也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十七、套接紧定式金属导管的机械、电气连接不良

1.所选配的导管及接头、紧定螺钉、爪型螺母等连接件应符合《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20)的要求。

2.导管与接头连接时,管端应插到止位环处,紧定螺钉应紧固并拧断钉头。

3.导管与箱(盒)连接时,爪型螺母的爪应压紧并刺入箱(盒)壁。

十八、避雷针(带)、均压环、接地干(支)线的型钢接地(含防雷)装置焊接不良

1.避雷针(带)、均压环、接地干(支)线焊连接时,圆钢与圆钢、圆钢与扁钢应双面施焊,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与扁钢应不少于三面施焊,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

2.接头焊缝连续饱满,焊渣清除干净;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以外,接头应防腐良好。

十九、屋面金属管道设备未做防雷接地

1.所有屋面金属管道设备应与建筑物防雷系统可靠连接。

2.镀锌管道的防雷连接应采用抱箍式连接卡与系统连接。不得直接在镀锌管上焊接。

二十、通风空调工程防排烟系统柔性短管未采用不燃材料及工艺不良

1.柔性短管必须为不燃材料。

2.短管长度宜为150~300mm。

3.连接处应严密、牢固可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BIM ( 琼ICP备14001050号-1 )

GMT+8, 2024-12-22 23:28 , Processed in 0.0315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