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发现未来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今天赢得先机。
在市场推动下,近年来,房地产的产品创新已取得长足进展,但理论研究、规律总结与市场预判仍需加强,前瞻性的分析依然是房企占领市场、受客户青睐的基础要素。
8月16日,由《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出品的《2014·中国房地产创新趋势报告》(以下简称《创新趋势报告》)在京首发。这已是自2012年以来,出品单位连续编辑出版的第三部《创新趋势报告》。
对该书的首发,原建设部副部长谭庆琏表示,“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向何处去?房地产企业以及产品如何调整?这是每一位房地产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创新趋势报告》就是力图回答房地产业界所关心的问题。”
指点迷津
与前两部《创新趋势报告》一样,2014版同样注重从政策角度、市场分析、产品设计、案例介绍等方面,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和学者撰写专业性的文章,希望站在行业角度,分析预判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创新思维为房地产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现实指导意见。
其中,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撰写的《以住宅产业化调结构促转型》明确提醒从业者,发展住宅产业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推动和需要。实践证明,住宅产业化可以利用“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产品部品模数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产业链集成现代化”来建造、使用、管理和维护房屋,是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刻变革,也是推动绿色地产的有力抓手。
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则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五大要素”》一文中阐明了业界极为关心的方向问题。他强调,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要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二要有准确的定位和必要的产业支撑;三要坚持集约、紧凑、低碳;四要传承文脉、塑造特色和美丽;五要优化城镇布局,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而对于长期研究传统文化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罗杨来说,《城镇化如何让人记得住乡愁》是他更为关心的内容。在他看来,“乡愁是一种广阔的文化情怀。发展不应让没有灵性的钢筋水泥去残忍地毁坏祖先和大自然所给予人类的恩赐。雷同的造城运动使千百年来古村落所涵养的美丽的自然景观、自足的生产方式、和谐的邻里关系、奇妙的民风民俗所构成的田园牧歌般的瑰丽画卷以及由此所展现出的‘乡愁’荡然无存。”
实操引路
在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养老地产、计算机BIM应用等开始在国内房地产行业渐成趋势之时,业界迫切希望得到实实在在的指导。为此,2014版《创新趋势报告》出品单位特邀工作在一线的知名建筑师撰写了极具指导性的文章。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在《新型住宅工业化背景下建筑内装填充体研发与设计建造》文章中以上海绿地南翔·中国百年住宅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如何以标准化为基础,实现建筑大规模部品在工厂成批量生产与供应的方式方法,进而形成新型内装工业化通用体系。他认为,“相对于传统模式,这种方式可有效缩短工期,实现综合成本降低,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能够全面提高住宅建筑全寿命期的长久品质,为我国新时期可持续住宅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面对蓬勃兴起的养老地产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建议,要在产品设计上适应越来越多家庭多代共同居住,相互扶持养老、育儿的实际需求。她在《多代居住宅套型适应性设计探讨》中写到,“一般家庭对居住空间的需求随着家庭生命周期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家庭人口结构会产生变化,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随之改变,套型设计应能适应这些变化。”
作为国内率先应用BIM的探索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樊则森则通过《装配式建筑设计的BIM信息化创新趋势》一文告诉房地产从业者,新型建筑工业化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五大特点,装配式建筑必须围绕这五个方面实现创新发展和升级换代。其创新的核心在于“集成创新”,而BIM信息化创新是“集成创新”的主线。
“2014版《创新趋势报告》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内容,发掘总结房地产全产业链的创新趋势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愿意与业界同仁一起推动全行业的不断创新。”谈到连续编撰出品《创新趋势报告》的动力,出品单位负责人如是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