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BIM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请加微信xycost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2|回复: 9

沉降缝的做法?

[复制链接]

0

主题

2693

帖子

2513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513
发表于 2014-5-17 18: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降缝应该自基础底面开始,将上部结构全部断开,请问如何断开法?求图求真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16

帖子

2713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713
发表于 2014-5-17 1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降缝应该自基础底面开始,将上部结构全部断开”,图纸设计时结构是分开的

沉降缝做法按图纸设计。如以下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16

帖子

2713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713
发表于 2014-5-17 1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降缝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使相邻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牵制。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五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由于基础地质原因,而使建筑物采用不均匀缝隙,称为沉降缝。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 

  沉降缝
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的作法,必须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能自由沉降。在砖混结构中,沉降缝两侧建筑的基础通常采用两种方案:①挑梁基础,即在沉降缝一侧墙的基础按正常设置,另一侧的纵墙由悬挑的挑梁承担,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②采用双墙方案,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结构整体性好。在两承重墙间距较小时,为克服基础的偏心受力,可采用在平面布置上为两排交错设置的独立基础,上放承墙的基础梁。沉降缝同时起着伸缩缝的作用,在同一个建筑物内,两者可合并设置,但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柱悬挑梁或简支梁作法。

编辑本段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外墙沉降缝构造
(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如果基础持力层类别基本相同,且为素混凝土基础,我觉得基础就可以不断开。因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薄弱,即使发生不均匀沉降,对变形缝两侧的建筑并无多大影响。

编辑本段沉降缝

沉降缝设置目的

结构物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避免结构物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陷,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结构物破坏。设置沉降缝后,可限定结构物发生整齐、位置固定的裂缝,并可事先对沉降缝处予以处理;如有不均匀沉降,则将其限制在沉降缝处,有利于结构物的安全、稳定和对防渗(防止管内水流渗入涵洞基底或路基内,造成土质浸泡松软)。

沉降缝设置的位置和方向

涵洞洞身、洞身与端墙、翼墙、进出水口急流槽交接处必须设置沉降缝,但无圬工基础的圆管涵仅于交接处设置沉降缝,洞身范围不设。具体设置位置视结构物和地基土的情况而定。
①洞身沉降缝
一般每隔4—6m设置1处,但无基础涵洞仅在洞身涵节与出人口涵节间设置,缝宽一般3cm。两端与附属工程连接处也各设置1处。
②其它沉降缝
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基础对地基的荷载发生较大变化处、基础填挖交界处、采用填石垫高基础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③岩石地基上的涵洞
凡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不设沉降缝。
④斜交涵洞
斜交涵洞洞口正做的,其沉降缝应与涵洞中心线垂直;斜交涵洞洞口斜做的,沉降缝与路基中心线平行;但拱涵与管涵的沉降缝,一律与涵洞轴线垂直。
沉降缝的施工方法

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①基础部分
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人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②涵身部分
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缝内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粘土。
③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④保护层
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顺沉降缝周围设置粘土保护层,厚约20cm,顶宽约20cm。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10—20c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16

帖子

2713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713
发表于 2014-5-17 1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断开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匀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使相邻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牵制。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五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由于基础地质原因,而使建筑物采用不均匀缝隙,称为沉降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16

帖子

2713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713
发表于 2014-5-17 1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钢筋开始断开,在沉降缝中放入聚苯板或者岩棉,然后外墙用白铁皮覆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30

帖子

2657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57
发表于 2014-5-17 1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是一面墙浇筑好之后,贴着墙面放聚苯板,将聚苯板充当一侧模板使用,浇筑完之后就自然断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30

帖子

2657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57
发表于 2014-5-17 1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降缝应该自基础底面开始,将上部结构全部断开其基础钢筋开始断开,在沉降缝位置放入聚苯板或者岩棉进行隔离。一般的做法是将一侧基础浇筑好之后,靠沉降缝面处放置聚苯板,将聚苯板充当一侧基础的模板使用,浇筑完之后基础就自然断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30

帖子

2657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57
发表于 2014-5-17 1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你查阅一下当地的标准图集,有专门针对变形缝做法的详图,伸缩缝在放大脚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到基础墙部位就分开了一般现在的高层建筑都不采用沉降缝了,由于采用沉降缝会增加一排框架柱及框架梁,所以现在通常采用后浇带,这样可以为开发商节约很多投资,但是相对来说施工单位的施工难度及周转材料就会加大一些,因为后浇带是不允许在结构施工中拆除支撑(主要是为了满足上部支撑荷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30

帖子

2657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57
发表于 2014-5-17 1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方法应当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9

帖子

2620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20
发表于 2014-5-17 1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5楼的图加上7楼的文字,不是你的问题都解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BIM ( 琼ICP备14001050号-1 )

GMT+8, 2024-12-23 12:43 , Processed in 0.0275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