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BIM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请加微信xycost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8|回复: 0

嵌岩桩最小桩长问题—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规范计算

[复制链接]

0

主题

2711

帖子

2553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553
发表于 2014-5-24 12: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嵌岩桩的最小桩长问题——《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规范计算方法的讨论》 
    《建筑结构·技术通讯》上的“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规范计算方法的讨论”,嵌岩桩的桩长,一方认为只要桩嵌入完整岩层内1d以上既是桩,而不必考虑总桩长是否够6d或6m(依据为规范承载力计算公式及一些嵌岩桩实验背景资料);令一方则认为总桩长必须够6d或6m,否则就不是桩,承载力就要折减(依据来自于传统上对桩的认识)
     1、有些地区是不可能采用嵌岩桩的(如上海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里面就没有嵌岩桩承载力计算的内容)。

     2、本质上就是嵌岩桩究竟要符合哪些基本条件才能体现出桩的工作特征,可以按嵌岩桩的规范公式估算承载力,而不满足的话就只能按浅基础的模型计算地基承载力。

     3、由于桩与浅基础的承载和破坏机理不同,因而承载力的计算模式也不一样,计算结果自然就有很大的差别了。是没有唯一的答案,因为它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所采用的嵌岩桩承载力规范公式的类型、基岩的性质(软岩还是硬岩、完整程度如何等)、上覆土层的情况、桩身强度(受桩身材料强度和施工质量控制)等。对此问题是众说纷纭。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对影响因素众多的复杂事物更是如此。

     4、桩与浅基础的承载和破坏机理的不同,在《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有详细的解释,先摘录如下,便于大家对此的理解:  

    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地基与基础)》附录对这个问题人为的设定了界限:“人工挖孔桩。。。。。。。,桩长小于6米及L/D≤3时按墩基础设计”。这样简单的规定,导致在桩长6米左右基础承载力出现了跳跃突变,不符合基础承载力连续渐变的客观规律,可能导致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6、从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深度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来分析桩的最小长径比l/d的要求,可以参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 “。。。。。,。。。。对于均匀土层中桩的长径比不应小于7,对于软土和松散土层,长径比不应小于10,且桩端进入相对硬土层不应小于ld~2d,桩直径d不应小于250mm。当不符合上述条件,其承载力不能按《规范》极限端阻力和极限侧阻力取值计算,而应按浅基础承载力理论计算,简化方法就是对基底承载力特征值fak进行深度修正。”

     7、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按问题的基本条件,假设基岩是软质岩,中风化,单轴抗压强度为frk,基岩完整程度为完整,桩径为d,桩长1d(其中土层厚度和嵌岩深度各0.5d,且大于0.5米),施工方法是泥浆护壁的钻孔桩,无沉渣 

   (1)按上面第6点,按桩模型计算时不考虑上覆土层的摩擦力;因无具体地区经验数据,也不计算高层勘察规程法的结果。

    (2)按浅基础模型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ψr.frk=0.5.frk

    (3)因是软岩,不适合用地基规范法计算嵌岩桩Ra(如是硬质基岩,用地基规范法计算嵌岩桩Ra=ψr.frkAp=0.5frkAp,换算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Ra/Ap=0.5frk)

   (4)用公路规范法计算嵌岩桩Ra=0.8X0.75(c1frkAp+c2frkushr)=0.42frkAp,换算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Ra/Ap=0.42frk 

   (5)用桩基规范法计算嵌岩桩Qu=ζpfrkAp=0.8.frkAp,换算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Ra/Ap=Qu/2/Ap=0.4frk

     8、小结:

    (1)上面第7点(2)~(5)通过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地基承载力,在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多个解。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存在局限性,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会不同,由于对实际情况把握的差异,产生判断的差异和决策的差异,因此而形成不同的结果。

    (2)在基岩浅埋的情况下,用桩模型与浅基础模型估算基础承载力可能差异不大。        (3)在基岩浅埋的情况下,个人认为按浅基础进行设计、减少基础进入基岩深度,可能更经济合理。

济南铁路旁现奇葩“连体楼”:楼间距为零

龙城第一高楼“国海广场”动工 建成后318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BIM ( 琼ICP备14001050号-1 )

GMT+8, 2025-1-5 14:10 , Processed in 0.0222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