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BIM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请加微信xycost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5|回复: 0

对新安全观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

[复制链接]

0

主题

2696

帖子

2500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500
发表于 2014-5-24 12: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新安全观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

从宇宙洪荒、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一个亘古不变的严肃命题---安全就摆在我们的面前它被赋予了无比沉重的意义;生命的足迹未来无论拓展到哪里,人类都无法摆脱,必须面对;人类要生活,劳动创造,拥有财富,它是这一切的保障;它更代表着道义和责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它的存在。

下面,我就对新安全观和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以下浅见。

一、 对安全的误解

怎样才能安全?我们疑惑,我们寻找,我们想知道答案。在从猿到人的劳动中,事故陪伴着人类的童年。原始社会时,人类栖息山林,以狩猎为生,身陷虎口之类事故不断,生产劳动总是与伤亡相伴,人们在安全生产面前是那么的弱小、无力。人类对安全产生了第一次误解:原始社会部落图腾,分明都是人类对之无能为力的动物化身。人类企望用崇拜、敬奉的方式感化凶残的野兽,对人类大发善心或保佑平安,以此求得安全。

据说,留守在后方的妇女有意无意中将小动物驯化放养,把谷子撒到地里长出了庄稼,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出现,显著降低了生产劳动的伤亡率。这是人类安全生产史上的飞跃,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一经验,也使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再次唤醒事故恶魔的时候,产生了幼稚的幻想,以为技术进步就一定可以根绝事故。例如切尔诺贝利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但1986年4月26日,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发生失火,引起爆炸,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2013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事故迎来27周年纪念。

近期全国连续发生的事故……;技术崇拜正像远古图腾一样,是人类对安全的再次误解。技术进步使装置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大,一旦发生事故的危害也会越大。

应该看到,技术进步的确提高了物的安全状态,仅靠这一项是不够的,管理人的安全行为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二、 安全第一的思想

你真的把“安全”当“第一”了吗?

   在当今世界,如果说人权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大家不会奇怪。“安全第一”现在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国际公认的公理------安全第一的公理。

   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生理、安全是最基本的需要。

   任何社会普通人都是大多数,任何国家的政府不会长期忽视普通人的基本需要,所以,“安全第一”能够超越意识形态,超越政治利益,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公理。

  如果说音乐不分种族国度,人们都会感受到美好,那么安全同样是全人类的共同需求。

但是,现实中的公理并没有受到很多企业、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真正的落实。“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绝不是各别现象。

   我们要明白“安全第一”公理的内涵,要明白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目标从理论上说永远是零,但不等于说,零事故就是安全生产。安全的对立面是事故,但安全管理的对立面是安全风险。因此,零事故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零风险才是我们的永远目标 。因为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过程中,安全风险控制管理是确保事故不发生的根本保证。

   “安全第一”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真正零风险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常态下的安全是灰色的,是相对的,介乎于发生事故的黑色与绝对安全的白色之间的中间状态,各企业之间只是色度的不同。坚守安全第一的公理,树立“安全是灰色的”观点,代表了一种进步。不以发生了危害来判定安全,只有提高警惕,加强风风险控制才能保证安全。

三、 新安全观

树立新的安全观:安全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第一位的大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是企业的第一部门;安全是人力资源、投资管理、运营流程等一切经营管理行为的否决标准;所有事故都可以通过管理预防;事故预防可以产生效益,安全是最大的财富,人的伤害是最大损失;管理人员对事故预防有直接责任;所有员工必须对自己安全行为负责。

1、安全机构是第一部门。

要考察一个企业的安全重视程度 ,就要看安全管理部门所处的地位。安全管理机构地位高,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威,说话才有人听;安全管理机构地位低,安全管理人员夹着尾巴做人,不敢说话,生产就无法保障安全。

人们常说,“有作为才有地位”,可是,对于安全人员来说,这句话得反过来讲,“有地位才能有作为。

2、责任是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据统计,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约占总事故的88%-90%。圆盘漏洞理论中人、机、料、法、环。“漏洞百出”才会“险象环生”。人是核心地位。

   要安全生产,就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

   安全责任需要共同承担。但是,切不可忘记,责任共担,需要责任分担。只有责任分担,压力落在每一个人肩上,才能够做到责任大家共担。

我们承认每一个人都是经济人、社会人,既能够承担责任,也会自主选择逃避责任。而由每一个人构成的集体、单位,更会有这种逃避责任的智慧。这一点我们见得太多了:决策机构里应由集体承担责任,但是就是没有人承担责任;要防止“牧羊悲剧”,因为共同承担责任,结果大家都把责任寄托在他人身上。

   企业的安全责任只能落实到岗位上,才能落实到“人头”。

   责任是第一素质。因为“事故链”的背后,往往是“责任链”的缺失。

3、现实安全管理问题:

(1)企业安全谁该负责:政府、企业、员工是利害的共同体。政府承担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企业承担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两个责任分不开,原因是只要发生安全事故,二个责任就会被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2)企业安全谁在负责:“说起来重视,做起来不要”正在表明某些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企业负责人在安全面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实,最应该懂得珍惜生命的应该是员工自己,可是一些员工却竟然认为安全责任有领导扛着,从而放弃了自己的安全责任,违章操作,违规作业,致使隐患不断,事故频发。这种责任上移的原因,就是安全管理基础不牢,说到底是,责任落实不好。

(3)企业安全怎么负责:就是要将过去单纯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状态,化为走进员工心灵深处,调动起员工勇于负责的愿望。通过管理手段,对安全意识持续强化,解决的是人的因素,探讨负起安全责任的思想和方法,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负责,环环有人负责。

四、安全管理理念探讨

1、以人为本――美国。

IBM公司的三个核心信条:“对个人的尊重,人人平等,终身雇用”;花旗银行最早提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等。

突出被管理者的安全主导地位:“四自”原则:感受自己谈,责任自己定,文件自己写,方案自己拿。

以人为本并不是完全放手,个人随意执行。

美国安全管理方面的“以人为本”,源自于美国的价值观。“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2、制度至上――欧洲。

   安全管理离不开制度,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保证。  

   德国管理的灵魂强调的是排除一切人格化因素,不带任何个性化色彩,严格执行制度,履行程序和奉行原则。

   美国人崇自由,有很浓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而德国人理性,崇尚的是遵守制度、标准、方案、规则、条款、规范。

3、本质安全――日本。

日本是地震之国。

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性格,也决定管理风格。人的本质安全和物的本质安全。

人的本质安全靠文化引导;物的本质安全靠科技保障。

美国人挣脱了英国人的怀抱,在新大陆上淘金,个性张扬,所以以人为本;欧洲人法制的传统由来已久,所以制度至上;日本人千百年来和灾害作斗争,本质上生存环境不安全,因此与天斗与地斗,要在本质上求得安全。

五、安全文化建设

1、安全文化概念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和企业中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的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道德准则和实现安全的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的内容有精神层面的,有物质层面的,有制度层面的,也有行为层面的。

最外层是表层文化,如标志、口号、宣传品等;第二层属于制度文化,是企业发布的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程、工作指引等文件化材料;第三层是行为文化,是每个岗位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并且带有群体特色的行为方式;最里层是观念,是在员工中形成的安全共识,是企业安全目标和各项规程在员工心目当中的认识、认可程度。

2、安全文化建立的四个阶段

(1)自然阶段

特点:无人管,无制度。

(2)严格监督阶段

特点:已建立制度,各级对安全做出承诺,靠严格监督来管理,员工的安全意识、行为均是被动的;

(3)自主管理阶段

特点:具备了良好的管理体系,获得各级安全承诺,员工有安全管理技巧、能力和意识;

(4)团队管理阶段

特点: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安全融入企业内部每个角落,安全为生产,生产讲安全,事故发生除非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

3、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1)结合实际形成安全文化体系;

(2)领导示范,有感管理;

(3)强制灌输,体现在行动上,固化在岗位上;

(4)安全文化是执行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BIM ( 琼ICP备14001050号-1 )

GMT+8, 2024-12-23 04:03 , Processed in 0.0234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