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BIM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请加微信xycost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9|回复: 19

关于人工挖孔桩?

[复制链接]

0

主题

2910

帖子

2699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99
发表于 2014-9-5 16: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工挖孔桩,在挖到地下五六米时,由于地下水较大,导致砼护壁被涨塌,如何处理,较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1

帖子

2655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55
发表于 2014-9-5 16: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也碰到过这种情况,甚至比你还差,地下还有流砂,钱是没法省了,改用2米的钢筋砼管采用沉井施工法,管端有钢卷承插口,使上下管能连接牢固。管用挖机或吊机吊入,我们是根据勘察报告,对每一桩孔穿流砂段进行了计算确定好长度,全部挖到流砂时停挖,集中一次性把需要的管长度吊入对好,靠管的自重,边挖边下,很快就穿越流砂或存有地下压力水的部位了,再接着挖至设计持力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37

帖子

2579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579
发表于 2014-9-5 16: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1:采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2:采用钢护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5

帖子

2617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17
发表于 2014-9-5 16: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楼所说的是地层有承压水,处理方案要根据涌水的面积和形态进行了不同选择,介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建议改钻孔桩施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76

帖子

2628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28
发表于 2014-9-5 16: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改用钻冲孔桩,这种情况采用人工挖孔桩有点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70

帖子

54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61
发表于 2014-9-5 16: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现这个主要原因是排水不利,砼护壁没形成强度,建议采用合理降水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10

帖子

2444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444
发表于 2014-9-5 16: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安全角度看,改为钻孔桩施工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3

帖子

2639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39
发表于 2014-9-5 16: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楼上说的降水和沉井施工法、改方案。。可否加快硬早强砼(或说加早强剂)和采取每次少挖一点的办法呢??
  我们这里很少有这种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88

帖子

2612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12
发表于 2014-9-5 16: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建议采用冲孔灌注桩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33

帖子

2693

积分

论坛游侠

Rank: 1

积分
2693
发表于 2014-9-5 16: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停止挖掘,待井内坍塌趋于稳定后将井内积水抽出,同时将提前准备好的合适土质的土方迅速填至井内,并高于水位后,如有条件可同时夯实。等待几日后方可在施工。
   第二步开始挖掘,待挖掘至坍塌水位时使用高度五百毫米或三百毫米的钢模板,也就是说每次开挖深度五百或三百。混凝土浇筑时(千万要放钢筋呀!)在混凝土中间用稻草或麦秆制作透水孔(不可使用任何可以直接出水的管子),透水孔间距及数量视水量大小而定。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则可继续开挖,仍使用短模板至过了透水层,期间随时抽水,做好防电措施。
    施工期间不可将稻草拔出,万万不可。如压力过大,可用木模板加支撑的方式进行加固内筒壁。此种方法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比较冒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BIM ( 琼ICP备14001050号-1 )

GMT+8, 2024-12-26 09:08 , Processed in 0.03543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