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BIM中心

 找回密码
 注册请加微信xycost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5|回复: 1

Revit算量产品的数据得失【六】Revit初装修算量探索(一)

[复制链接]

2331

主题

2887

帖子

9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324468
发表于 2018-9-3 16: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上一节中我们对比了revit模型平台下,广联达GFC和比目云插件的各自优势,但是局限于混凝土、模板、砌体等结构构件。这一节我们将对revit平台初装修工程量计算进行初步探索。
        老规矩,直接上图,如下。(图零)

[url=][/url]

(图零:对比表)

        有朋友质疑模型精度带来的数据准确度和可信度的不确定性,这点我深表赞同。本人也一直在强调这一点,revit模型计算工程量由于存在“识别”这个环节,一旦无法建立准确的“模型映射”/“构件转换”,亦或是有些偏差,都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结果。虽然在上一节本人提供了自己计算对比所用的revit模型、导出的GFC文件、导入GFC的GCL工程文件供大家分析批评,但是依然无法排除由于本人的水平限制造成的误差干扰。因此,本节将使用欧特克(autodesk)官方在revit2014中提供的建筑示例文件“rac_advanced_sample_project”作为revit基础模型。(图一)使用该模型过程中,删除了地形树木等,保留了建筑主体,在建筑主体部分删除了门厅、复合天花板做的吊顶、屋顶、灯管、家具、一层板下的预制矩形地梁(M_Precast-Rectangular Beam),其余未做改动。(图二)
[url=][/url]

(图一:为避免由于本人建模精度导致的数据误差,本节将使用欧特克(autodesk)官方在revit2014中提供的建筑示例文件“rac_advanced_sample_project”作为revit基础模型。)

[url=][/url]

(图二:使用“rac_advanced_sample_project”模型过程中,删除了地形树木等,保留了建筑主体,在建筑主体部分删除了门厅、复合天花板做的吊顶、屋顶、灯管、家具、一层板下的预制矩形地梁(M_Precast-Rectangular Beam),其余未做改动。)

        在传统算量软件中,模型中构件所包含的材料信息只有结构层,并没有抹灰、涂料等面层,计算初装修是要额外布置装修层。以广联达GCL中的墙面装修为例,墙体材料设置类型的选择是很多的,但是墙面抹灰需要单独布置一层“墙面”(图三)。在图三中,箭头②所指棕黄色部分是砌体墙,在建立墙体模型时可以指定类别(一般砖墙、混凝土墙、板材墙等)、材质(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砌块、彩钢板、木隔断等)、规格(混凝土标号、砂浆标号等),但是无法像revit那样在墙体中建立结构层、衬底、涂膜层、面层、保温层等完整墙体装饰信息。传统算量平台大多数设置都是针对结构层的。当需要计算墙面抹灰时,只能通过添加依附墙体的“墙面”来实现,图三中箭头①所指为内墙面,箭头③所指为外墙面。而“墙面”仅仅是墙面装饰的面积(广联达GCL提供了多个工程量供选择,“块料面积”是包含门窗洞口侧壁的,用于合理计算抹灰量等),并不考虑材料。假设外墙面做法依次是“结构层——保温砂浆——岩棉板——保护砂浆”,我们需要依据软件提供的多个工程量进行提量和核算。假设合同约定保温砂浆的工程量是含门窗侧壁的,岩棉板和保护砂浆不计量门窗侧壁,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公式和计算设置等方法调整工程量。同理,地坪、天棚等同样如此。当装饰层面做法较多时,如地库顶板,通常多达十余项做法(示例:①地库顶板②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③轻集料混凝土找坡④水泥砂浆找平层⑤耐根穿刺防水卷材且四周上翻⑥石灰砂浆⑦内配钢筋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⑧塑料排疏板⑨土工布①〇回土至园林标高),不但做法多,还要考虑到地库不同地方的标高差,以及防水卷材的上翻。这种情况下计算的工程量往往在对量和审计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分歧,作为一名施工总包的现商务人员,在任职施工员的职场初期,曾经花费大量时间排查研究分析比对各种计算方法以及软件的设置,总结了一些可以在对量和审计过程中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说服沟通使项目利益最大化的计量规则。相信很多施工企业的同行朋友都在做类似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虽然在和业主方计量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这个工程量是远远大于实际量的,不能做到指导现场精细化施工,尤其对材料的进货量无法形成有效指导。在生产实践中,往往需要计算两套工程量,一套针对业主的较大工程量,一套用于分包结算及进货的偏保守的图纸量,这就要求造价人员思路清晰工作有条理责任心强,如果工程体量较大需要多名计量人员协同分担工作量或是计量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甚至责任心缺失,那么对项目利益产生损害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高。(当然一般是不会单项直接亏损的,针对业主的工程量还是包的住的,但是由于进货超量造成的材料浪费或是针对分包结算超出实际值,都会使得项目潜在利润缩水,考虑到管理成本等情况甚至有可能造成不盈利甚至亏损。)由于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复杂性,对于环境的适应和应激也不尽相同,因此任何一名管理者,在生产实践中都希望将人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作为企业可以通过审计制度追责。这些手段虽然有效却更类似于利用事后追责产生的威慑力,当员工离职频繁流动性大时(在建筑市场是普遍现象),这种手段的威慑作用将大打折扣。我们希望通过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配合完整完善的工作制度,确保即使操作人员是业务不熟练的应届毕业生只要按照标准流程操作,项目依然正确高效运转。“标准件加工厂”模式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建筑市场,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一线生产的稳定和利润最大化,大大提高抗风险能力。这也是段一工作室不断探索尝试的原因。也欢迎各界朋友批评指点,不吝赐教。
        在revit模型方面,依然以墙体为例,由于其包含结构层、衬底、涂膜层、面层、保温层等完整墙体装饰信息,(图四)。我们希望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各种材料的实物量,最好是分类统计是不要太繁琐,如果程序能够直接分类汇总出各种材料工程量就更棒了,假设能够随时查看各种不同报表(如分楼层、分构件的材料量等),我相信一定是颇受欢迎的产品。为了避免大家和我一样期望太高妄图直接通过revit墙体设置直接获得装饰工程量导致失望太大,这里我直接先把结论放出来:在目前阶段,试图通过读取revit模型中构件分层材质获取装饰工程量的方法并不理想(至少不完整),要想获得合理的计算结果,基于revit模型的装饰计算依然同样(与传统算量方式类似)需要布置装饰面(即墙面、地面等,或是布置设定好装饰类型的房间)。详细过程我们接下来将进行细致说明。
        在近十年的探索和磨合中,在一线造价人员和软件商技术人员都在适应国标和市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下,传统算量软件这种布置装饰面的计算方法虽然有时会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但是依然是目前最成熟的计算方法,其结果也最具有公信力。同时软件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全面,比如天棚会考虑梁底梁侧,地坪在卫生间等有水房间可以设置防水的上翻,墙面会计算与墙裙、踢脚等的扣减,也会计算门窗洞口的侧壁。最重要的是与我国目前清单定额计价系统相适应。不同厚度、不同做法(砂浆、腻子、涂料、有无界面剂等)、不同标号,甚至是钢筋网片,都只需按面积套用不同定额,计量的过程只需要计算相应的面积,无疑已经减少了大量潜在的争议和分歧,是目前市场较为成熟任何度高的游戏规则。因此,在现阶段,revit模型也使用布置“墙面”的方式计算装饰是比较主流的观点。(基于此,著名revit多功能插件“橄榄山”提出了“三道墙”概念,直接在建模阶段考虑装饰计算,后面有机会会详细介绍。)
        虽然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试图通过读取revit模型中构件分层材质获取装饰工程量的方法尚不理想,需要配合其他方法补充工程量。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目光、精力、资源的投入,revit模型计算工程量也许会逐渐多元化。毕竟其实传统算量软件发展的时间也并不长。(据百度百科资料,广联达的GCL(土建)和GGJ(钢筋)诞生于2006,至今仅十年,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品了)。希望当新的游戏规则成型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下面即将开始正文。

[url=][/url]

(图三:传统算量平台广联达GCL中,箭头②所指棕黄色部分是砌体墙,在建立墙体模型时可以指定类别(一般砖墙、混凝土墙、板材墙等)、材质(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砌块、彩钢板、木隔断等)、规格(混凝土标号、砂浆标号等)。当需要计算墙面抹灰等装饰时,需要添加依附墙体的墙面来实现,图三中箭头①所指为内墙面,箭头③所指为外墙面。)

[url=][/url]

(图四:revit模型的墙体,包含结构层、衬底、涂膜层、面层、保温层等完整墙体装饰信息)


正文开始:

        本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一、revit模型初装修计算两种方式的可行性。二、revit模型初装修计算流程介绍。三、基于revit模型初装修计算不同方式的计量结果对比。四、现阶段的一些初步总结

一、Revit模型初装修计算两种方式的可行性探索
        revit模型装饰工程量的来源有两类:①根据模型中墙体(楼板)结构属性中的材质信息提取、②为墙体添加“墙面”(天棚、地坪),统计汇总“墙面”(天棚、地坪)的面积。其中第②中计量方法与传统算量软件类似,只要保证结构构件识别准确(这一点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验证是可行的),其装修工程量就与传统算量平台一致,在目前的建筑市场游戏规则中其结果就是可信的。
        在广联达GFC插件提供的《广联达算量模型与revit土建三维设计模型建模交互规范》(以下简称“GFC建模规范”)中明确了广联达GFC插件支持revit装修计算的两类共计三种方式(第一类的直接读取构件装饰信息,第二类的识别revit模型中的“墙面”和仅导出结构构件之后再GCL中布置“墙面”,共计三种方式)并提供了建模时的诸多建议,比如在墙中定义面层,不勾选包络等等。但是也强调了“建议装修部分在GCL软件中绘制,GCL提供有专业构件以及智能布置等多种绘制方式,可以快速完成绘制”的提示。(图五)。
        将revit模型导出GFC文件(图六),并导入到GCL中(图七)。不难发现,墙面装修得到了识别,并在GCL中以“墙面”的形式展现。(图八)。但是天棚和地坪没能顺利读取楼板中的材质信息。(图九)
        比目云方面,经与比目云开发团队交流请教,在目前版本中,暂不支持读取墙体材料,提供了布置“墙面”等多种装修布置工具。(图十)。值得注意的是,比目云计算墙体时可以自动扣减掉装饰层直接计算结构层,而目前版本的广联达GFC插件(4.1.0.26)导入GCL中,如果未能读取构件自身的的装饰层,则构件结构厚度会沿用含装饰面的总厚度,使得广联达GCL汇总计算出的构件体积明显偏大,需要在属性中手动将构件厚度改为正确值。例如
楼板构件“hollow core plank”(hollow core plank为空心预制板,本节文章中,此空心预制板按现浇板处理——作者注),在revit模型中可以看到其是由200厚的结构层、50厚的衬底、15厚的面层组成,(图十一)。在比目云中计算楼板是按结构层200计算的,而通过GFC导入GCL中的楼板属性,厚度是265(200+50+15),如果不手动更正,汇总的结果将偏大,(图十二)。而成功读取装饰信息的墙体则没有出现该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在目前阶段,①直接读取revit材质汇总工程量的方式并不成熟,有些构件由于建模精度或没有正确映射等原因无法正确读取识别。②支持读取材质的广联达GFC依然是导入到GCL中将读取到的装饰信息转化为“墙面”,从而在GCL中按照传统算量的“墙面”方式汇总计算。③比目云插件基于revit平台,但是目前阶段无法直接读取构件装饰材质,需要在revit中布置“墙面”计算装饰工程量。
        综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手段下,以墙体装饰为例,即使是revit模型,通过附加“墙面”计算初装修依然是主要计算方式。同时也可以保证与传统算量软件计算结果的一致性,符合市场游戏规则。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revit模型初装修不同方式的操作流程。

[url=][/url]

(图五:《广联达算量模型与revit土建三维设计模型建模交互规范》提供了建模时的诸多建议,比如在墙中定义面层,不勾选包络等等。同时也强调了“建议装修部分在GCL软件中绘制,GCL提供有专业构件以及智能布置等多种绘制方式,可以快速完成绘制”的提示。)

[url=][/url]

(图六:导出GFC文件)

[url=][/url]

(图七:将GFC导入到GCL中)
[url=][/url]

(图八:revit墙面材质得到了识别,并在GCL中以“墙面”的形式展现)

[url=][/url]

(图九:天棚和地坪没能顺利读取楼板中的材质信息。)

[url=][/url]

(图十:比目云方面,在目前版本中,暂不支持读取墙体材料,同样提供了布置“墙面”等多种装修布置工具)

[url=][/url]

(图十一:在revit模型中可以看到,楼板构件“hollow core plank”是由200厚的结构层、50厚的衬底、15厚的面层组成)

[url=][/url]

(图十二:在GCL中楼板厚度是265,需要手动更正)

二、Revit模型初装修计算流程介绍
        关于revit模型初装修计算流程,将分别介绍①通过比目云插件直接在revit模型中添加“墙面”(“天棚”“地坪”)②revit模型通过GFC导出GCL在GCL中添加“墙面”(“天棚”“地坪”)。(GFC插件在revit模型中识别“墙面”和revit模型构件材质信息直接读取通过GFC导入GCL的方式上文已简单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本来应该按照官方给定模型的墙体、楼板实际材质反推出装修界面做法表,但是由于该模型中有一些不符合国内建造约定的地方,如墙体“interior-138mm”两侧抹灰厚度不一样却位于同一个房间的内部,这样是无法制作出一个合理的装修做法表的(比如该房间墙面抹灰厚度到底应该是多少)。(图十三)。该设计实际工程中可以存在,却不符合现阶段我国通常初装修设计的模式。因此我们这里自定义一个统一的装修做法用于后面的对比。本模型房间类型为vest、lobby、cafeteria、Prep/Dish、Dry Storage、Electrical、Conference、Office、Admin、Storage、Toilet、Corridor、Sprinkler、Instruction、Lounge、Men、Women、Computer Lab、Library、Caferteria、Copy/Print、Administration、Media Review、Open Office、Advisors、Drafting,共26类,考虑到卫生间(Toilet、Men、Women)通常地坪有防水、储藏(Dry Storage、Storage) 装饰可以从简、机房(Computer Lab) 通常有防静电要求、其他房间初装修不需要太复杂后面还要做精装等因素,设定装修做法表如下:(图十三)

[url=][/url]

(图十三:我们自定义的一个装修界面,供大家参考。其中外墙装饰为保温外墙01,表格中就不单独写了。)

装修界面做法确定之后,接下来将严格按照这个表进行布置计算。

        方式①通过比目云插件直接在revit模型中添加“墙面”(“天棚”“地坪”)等装饰的流程。
        比目云提供了多种布置装饰层的方式(图十四),也支持通过设定房间装饰快速自动布置。首先展示通过房间自动布置装饰的方法。首先新建地坪、天棚、墙面、踢脚等各种装饰类型,尤其注意类似于地坪“砂浆地面01(聚氨酯防水层1.5厚四周上翻300高)”这种需要施工防水的,要在“卷边高”这里设置上翻高度(图十五)。之后在各房间中选择相应的装饰类型(图十六)。所有房间都设置完成之后点击“布置”,比目云插件将会自动进行布置(图十七)。布置完成之后房间中会出现已布置的装修类型(图十八)。室内装饰完成后可以使用“外墙装饰自动布置”功能添加外墙(图十九、图二十)。  如果不使用通过房间设置布置装饰的方法,也可以针对构件进行手动布置。(图二十一、图二十二)

[url=][/url]

(图十四: 比目云提供了多种布置装饰层的方式)

[url=][/url]

(图十五:注意在“卷边高”这里设置上翻高度)

[url=][/url]

(图十六:在各房间中选择相应的装饰类型)

[url=][/url]

(图十七:所有房间都设置完成之后点击“布置”,比目云插件将会自动进行装饰布置)

[url=][/url]

(图十八:布置完成之后房间中会出现已布置的装修类型)

[url=][/url]

(图十九:外墙布置)

[url=][/url]

(图二十:外墙布置完成)

[url=][/url]

(图二十一:通过绘制的方式布置“墙面”)

[url=][/url]

(图二十二:“墙面”绘制完成)

        方法②revit模型通过GFC导出GCL在GCL中添加“墙面”(“天棚”“地坪”)等装饰的流程
        将revit模型通过广联达GFC插件导入GCL中的方式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此处不再赘述,这里介绍一下在GCL中布置装修的方法。
        广联达GCL作为传统算量平台中的佼佼者,对于工程中各式各样的计量需求都提供了完备的解决方案。初装修计算不但支持按房间布置,单项装饰也提供了多种智能布置模式。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相对与“吃资源”的revit平台,GCL平台运行更加流畅。GCL通过设置“房间”布置装饰的方法与比目云有一些不一样。比目云是通过识别revit模型中的“房间”之后在相应房间中布置装饰,而GCL中是每个“房间”自带图元,通过点选的方式布置,在布置“房间”的同时,“墙面”、“天棚”、“楼地面”是作为实体图元布置的,当删除“房间”时,可以选择保留“墙面”、“天棚”、“楼地面”等单项装修。设置“房间”的过程如图二十三。之后通过点选的方式布置房间()“房间”区域以墙体划分,当无实际墙体时,可以通过绘制“虚墙”的方式分割)(图二十四)。布置好“房间”的区域不难发现,已经有相应的“墙面”、“踢脚”等图元了,依附于墙体的粉色图元为“墙面”,墨绿色的图元为“踢脚”(图二十五)。同样,也可以通过点选或直接绘制的方式,如点选墙体布置“外墙”(图二十六)。请注意,在图二十六中,棕色砌体墙外部布置了深紫色的外墙墙面,而蓝色的玻璃幕墙是没有布置的。广联达GCL中自动布置和点选识别等方式,默认在幕墙虚墙等构件中是不布置“墙面”的,这也比较符合施工实际,毕竟在玻璃幕墙上抹灰的几率并不高。这一点请各位方家注意,后面还会用到。

[url=][/url]

(图二十三:在GCL中设置“房间”)

[url=][/url]

(图二十四:通过点选布置“房间”,“房间”区域以墙体划分,当无实际墙体时,可以通过绘制“虚墙”的方式分割)

[url=][/url]

(图二十五:布置好“房间”的区域不难发现,已经有相应的“墙面”、“踢脚”等图元了,依附于墙体的粉色图元为“墙面”,墨绿色的图元为“踢脚”)

[url=][/url]

(图二十六:棕色砌体墙外部布置了深紫色的外墙墙面,而蓝色的玻璃幕墙则没有布置)

三、基于Revit模型初装修计算不同方式的计量结果对比

通过不同方式两款软件都获取了revit模型的相应信息,分别汇总计算。结果如下表。(图二十七)

[url=][/url]

(图二十七:第一次汇总计算结果对比表)

        在对比表中不难发现,大部分数据都是合理范围,但是砂浆踢脚01、腻子墙面01、砼地面01部分,广联达的结果更高,而保温外墙01中,则是比目云的数据更大。下面我们分析原因。砼地面01的原因最简单,在走廊区域的楼板其实镂空的,在GCL中布置的砼地面01“地面”未扣除,需要手动修改地面图元形状,删除没有楼板的镂空部分(图二十八、图二十九),不过“天棚”是依附于楼板的图元,不存在此问题。保温外墙01的原因,一开始我以为是由于上文提到的玻璃幕墙是否布置墙面的问题。由于revit模型的图元性质,在比目云自动布置外墙时,默认会将玻璃幕墙也布置“墙面”(图三十),我误以为是由于此原因导致计算结果偏高。但是通过查看计算式发现幕墙部分外墙面工程量为零。之后手动删除了幕墙部分的外墙面重新汇总计算(注意要勾选“清除历史数据”),计算结果没有变化。因此可以证明,比目云中虽然在所有外墙都布置了外墙面,但是遇到玻璃幕墙等实际中不需要外墙装饰的构件,也会自动清零该部分工程量。之后请教比目云的王培老师,也证实了确实幕墙部分墙面装饰会自动清零不需要单独处理。那么外墙装饰数据差在哪里了呢?经过比对,发现本工程有一些墙体位于建筑外部,考虑到保温效果(通俗来讲保温要将建筑物整体包裹起来)通常是会施工保温的(前文图二十),本人在使用比目云布置外墙时使用的自动布置功能这部分墙体被正确布置了保温外墙01,而本人在使用广联达GCL布置外墙时是手动点选墙体布置,由于本人错误的忽略了这部分墙体的保温需求,因此该部分墙体未设置保温外墙01,房间内部的墙体由于使用了广联达GCL的房间自动布置装饰的方式,因此内部墙体的墙面被正确布置,浅粉色为房间,墙面上的深粉色为内墙面(图三十一),所以这里是我的错。砂浆踢脚01和腻子墙面01的原因是由于一些技术问题导致部分墙面工程量为零,初次计算使用的是2.0.2016.1018即2016年10月18日版本,将比目云升级为即2016年11月9日版本就解决了。

[url=][/url]

(图二十八:楼板是镂空的)

[url=][/url]

(图二十九:“地面”布置时,未扣除镂空部分,需手动修改。不过“天棚”是依附于楼板的图元,不存在此问题。)

[url=][/url]

(图三十:比目云自动布置外墙时,默认会将玻璃幕墙在内的所有外墙布置“墙面”。幕墙图元上绿色的字符为在玻璃幕墙上布置的外墙面。但是玻璃幕墙部分的“外墙面”工程量会自动清零,并不影响计算结果。)

[url=][/url]

(图三十一:由于我本人的失误,此处墙体未设置保温外墙01“外墙面”,房间内部的墙体由于使用了广联达GCL的房间自动布置装饰的方式,因此内部墙体的墙面被正确布置,浅粉色为房间,墙面上的深粉色为内墙面)

        这几种情况再一次证明了前几节中本人一直强调的观点:Revit模型算量准确度与正确识别率呈正相关,revit模型唯有正确识别定义才能获得合理计算结果,而revit模型能否正确识别与造价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息息相关。早年鼓吹数据打通的BIM时代来临之后算量人员失业可以一键出量的“BIM万能论”以及通过revit模型算量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片面否定新算量模式的“BIM无用论”都已经被证伪。传统算量平台中,构件几乎不存在“识别”的问题,所见即所得,但是模型由造价人员建立,公信力不强,工程建设的几方(总包、分包、业主审计)会各自建立自己的模型,工程量互相存在质疑的空间。以revit作为算量平台,模型由技术人员建立,公信力强,甚至各方使用同一个模型计算,但是构件存在能否正确“识别”的问题,同一个构件可能存在未识别或识别类型错误等不同情况,工程建设的几方(总包、分包、业主审计)在同一个模型上根据各自的理解“识别”,工程量同样存在相互质疑的空间。
        因此,在更加智能的解决方案(比如revit构件中的结构层保温层面层等属性本身可以直接读取)出台之前,在现阶段,使用revit平台与使用传统平台进行工程量计算并没有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仅仅是模型来源不同而已。

        将上述问题逐一修改之后(外墙修改见图三十二、图三十三,升级见图三十四、图三十五,地坪修改见图三十六),重新汇总计算如下。(图三十七)。
[url=][/url]

(图三十二:补充了“外墙面”保温外墙01)

[url=][/url]

(图三十三:新补充的外墙面已经汇总到了工程量中)

[url=][/url]

(图三十四:升级前的版本)

[url=][/url]

(图三十五:升级后的版本。并重新汇总计算。)

[url=][/url]

(图三十六:修改地坪,将楼板镂空处扣除)

[url=][/url]

(图三十七:修改之后重新汇总计算的数据对比表)

四、现阶段的一些初步总结

        首先是几点说明:
        ①:我们这里一直探讨的是revit平台的算量,而不是“BIM算量”。无论从任意角度考虑,传统算量软件无疑也是BIM大家庭的一员。无论是广联达的GCL还是鲁班的土建算量,都具备建模和交互能力,并提供了多种数据接口。revit仅仅是BIM生态中一款建模功能强大数据接口广泛的综合软件而已,而建模仅仅是BIM全周期中一个应用点而已。即使没有提供与revit的数据接口(虽然无论是鲁班土建还是广联达GCL都提供了),传统算量软件毫无疑问也是BIM应用点之一。更何况传统算量平台同样推出了自己的BIM生态链,以广联达为例,GCL本身就是建模和算量软件,之后将GCL导出的IGMS数据文件导入到广联达审图即可完成碰撞检查和漫游等navisworks的功能,将GCL、场布等数据汇总到5D中即可完成包含进度、成本的施工全周期BIM应用。我们这套系列文章探讨的是revit平台算量的可行性和在现阶段一些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如何合理操作从而达到适应市场游戏规则的目的。(探索revit平台算量的初衷请参考第一节。)
        ②:与传统算量平台相比,revit模型算量的成熟度有待提高,有一些改进和完善的空间。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掩耳盗铃盲目粗暴抵制的借口。显而易见的是,revit模型算量减少了造价人员建模的环节,大大减少了工作内容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由于房地产趋缓资金压力巨大带来的施工进度日益紧张的现今建筑市场,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无论是传统平台还是revit模型算量,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短板,不存在万能的傻瓜式软件。合格的工程管理人员应当结合工程实际根据实际需求合理使用相应的工具,并合理分配手中资源达成期望目的。举例(1):某项目A,非总价包干,业主过程中仅通过重计量管控成本和审批进度款,结算额以工程竣工后的结算为准,业主提供设计院的平面图纸,同时项目技术部门等没有使用revit需求,那么该项目不需要revit算量,一是算量工作的时间比较充裕,二是业主并没有提供revit模型而施工方本身没有使用revit的意愿。算量工作使用传统平台足够。举例(2):某项目B,其余条件与项目A相同,但是项目有使用revit的需求,如碰撞检查或施工动画等,那么可以考虑使用revit建模算量,模型来源可以使技术部也可以是商务部,也可以使用同步中心文件的方式协同工作。举例(3):某项目C,其余条件与项目A相同,但是业主提供了revit模型,同时四大块(桩基、土方、降水、维护)非总包施工内容,总包中标后很短时间内就要进场开展一结构施工。一结构劳务分包招标采用平米包干形式,劳务分包报价依据为平米含量。那么可以考虑使用revit模型算量,迅速得出一结构工程量计算出平米指标,对分包报价及谈判提供依据。建筑市场受地域、政府、开发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各项目实际情况不尽相同,有时还要考虑创优、影响力、总价包干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务实精神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些过于夸大revit“一键出量”和没有实践凭空诋毁revit“无用论”的都是不可取的。
        ③:revit模型算量中,造价人员不一定需要建模。在revit算量的各大交流群中(无论是广联达GFC还是比目云),群友提出最多的问题往往并不是算量插件/软件本身,而是关于revit的。很多造价人员沿用了以前的思维,认为算量先要建模。revit模型算量的优势本身就是不需要重复建模。导出GFC再导入广联达GCL之后的操作就与以前使用传统算量软件完全一样,无非是模型来源是revit而已;使用比目云插件除了是在revit中操作外其他也没有本质区别。能够正确区分构件类型才是revit模型算量的重点,因此但从revit算量角度而言,熟悉现场和技术方面素质过硬的造价人员要比不熟悉工序工法只会低头算量套价的造价人员,工程量的可信度要高得多。
        ④:无论是传统算量平台还是基于revit模型,软件本质上都是手算的延伸,不要妄图寻找购买“万能傻瓜软件”。大学学习结构设计的时候,很多时候结构计算就是设定一些条件和范围进行不断试数,而PKPM的SETWE本质上就是利用计算机强大飞快的运算能力帮助你试数,试数的各种条件依然由计算者自己设定。无论何时,人的作用都无法替代,就算有了各种方便的工具,数据依然需要由操作者判断。算量软件也是如此。手算框架柱混凝土是“长*宽*高”,软件中也同样是“长*宽*高”,至于为什么不扣除钢筋体积,之前我们也介绍过,在定额中会通过系数调整。比如某地区定额之前系数是0,98就是考虑了虽然有损耗但是钢筋体积很可观,而之后又调整为1.015是因为随着工程体量逐渐加大建筑高度不断提高泵管泵车中损耗不断加大。
        
接下来是现阶段有限的几点总结:
        ①:revit模型算量存在有待完善的空间,但至少在结构和初装修算量上是可行的。
        ②:“猜疑链”和不信任是建筑市场参与博弈多方的本质,利益的链条上质疑永远存在;由于涉及“识别/映射”环节,类似于“黑箱”的revit模型算量无法做到至少是在现阶段无法做到“工程量透明”/“一键出量”/“省钱”/“牛逼”。。。。。。对不起,真的做不到。
        ③:revit算量不能套用过去思维,revit毕竟是一个强大的综合建模平台,在三维视图下通常也可以对任意图元进行操作(传统算量软件即使是全楼全构件三维显示,能够选中的也仅仅是当前楼层下的当前构件类型,比如在三层梁使用全楼全构件三维显示,发现三层柱/十层梁/五层板 有问题需要更改或删除,都是无法选中的,需要切换到三层柱/十层梁/五层板 进行操作),更方便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使用需求,因此每一种revit插件/软件,都不能用单一眼光考虑。就像比目云不仅仅是revit算量插件、橄榄山不仅仅是翻模插件、广联达GFC不仅仅是导出数据插件,他们都对revit模型本身有许多强大的编辑和使用时的功能,比如筛选查看(类似于CAD中的按条件快速选择)、比如批量修改族名称、比如模型检查等等。
        ④:revit模型算量在计算初装修时暂不支持直接读取构件材质(至少现阶段效果并不理想),依然要布置装饰面,非常遗憾。
        ⑤:即使不修改族名称也是可以“识别”/“映射”的,如果存在revit模型与算量模型对应错误的情况,手动修改定义也是可以的。所以算量人员本身业务水平很重要。当然,按照相关软件提供的命名规则修改可以大大提高识别率降低错误率。
        ⑥:同样使用revit模型的数据,广联达是通过GFC文件,鲁班是通过rbim文件,分别导入自己的传统算量平台;比目云是直接在revit中汇总计算。广联达和鲁班这种方式缺点是步骤较为复杂,优点是占用计算机资源少计算时间短。比目云的方式缺点是占用计算机资源多计算时间长,优点是不需要在多平台间转换步骤简单对revit模型的控制力也比较强。
        ⑦:没有数据通过拍脑袋的口水仗没有任何意义,BIM正是由于一些不切实际的“吹”才导致了今天盲目的“黑”,BIM这个大筐已经延伸了太多的概念,“大数据”、“云”、“互联网+”、“VR”、“物联网”、“无人机”、“信息化”、“特朗普”。。。。。。生产管理的本质没有改变,我相信BIM当然会使很多事物变得更好更方便更强大,但是这需要每个人去尝试去探索甚至是去失败去交学费。经验技术交流必不可少,鄙视链般黑吹并不可取。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⑧:李晨说会一直保护张馨予,谢霆锋说不介意张柏芝的过去, 文章说这辈子最骄傲的是马伊琍。。。。。。而真正永恒不变,一路真心伴你左右的。。。。。。段一工作室一直在您身边。

     由于个人水平限制难免有不足和疏漏,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点。由于每个人实际情况不同,所列各项数据仅供参考。声明:本节文章本人同样自愿接受“同行评议”,愿意无偿提供本文所用到的revit模型、导出的GFC文件、GCL模型等等,供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点,也供质疑者分析研究。段一工作室在对于此文的目的在于分享revit算量心得,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

篇幅有限,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段一工作室】revit算量产品的数据得失【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BIM ( 琼ICP备14001050号-1 )

GMT+8, 2024-3-28 19:36 , Processed in 0.03268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